传统中式婚礼婚服起源
提问人:瓊芳采薇 发布时间:2019-04-25 00:00:21
浏览次数:645 更新时间:2022-06-05 20:58:58
“传统中式婚礼婚服起源”万能的网友们帮忙参考一下呗,给几个答案呗,实在是想不到了,谢谢大家啦~
婚礼是汉传统文化精粹之一,大红花轿、浩浩荡荡的迎亲仪仗队、拜天地、掀盖头,身穿"凤冠霞帔、状元服"的中式婚礼,"追寻文化根源、重视传统民俗"成了现代人的新"时尚",这就是中式婚礼。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通鉴外纪》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从此,俪皮(成双的鹿皮)就成了经典的婚礼聘礼之一。之后,除了“俪皮之礼”之外,还得“必告父母”;到了夏商,又出现了“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的仪节。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六礼婚制作从此为华夏传统婚礼的模板,流传至今。
新娘礼服十分讲究,可说是一个女人一生中最光彩的时刻。近代以后,城市男女结婚时,新娘大多兜纱,长长的白裙拖地尺余,行步,两小孩在后持之。这是受欧美国家婚礼习俗影响的结果。
而民间旧俗新娘的传统服饰是凤冠霞帔:头戴凤冠,脸遮红方巾,上身内穿红绢衫,外套绣花红袍,颈套项圈天官锁,胸挂照妖镜,肩披霞帔,肩上挎个子孙袋,手臂缠“定手银”;下身着红裙、红裤、红缎绣花鞋,千娇百媚,一身红色,艳红艳红,喜气洋洋。新娘的这种服饰流传久远,就是在清代,普通汉族妇女仍穿着这套传统服饰结婚而绝不着旗装成亲。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农村姑娘结婚也穿这一套传统的新娘服饰。如今临近五十岁的一些中年妇女谈到结婚,还津津有味地描述她们结婚那时候怎样怎样地穿着新娘衣,如何如何地美。传统的新娘服饰给他们一生中带来仅有一次的千娇百媚的光彩,使之终身难忘,留下美好的回忆。
殊不知,这新娘传统服饰的由来还有一段美丽的故事,相传是南宋皇帝赐封的。北宋末年,金兵南侵,掳走了帝王公孙,徽宗的儿子康王逃出,直奔江南。但被金兵发觉紧迫不舍,康王逃到一山岭上的农舍前,遇见女子在晒谷,求她相救,女子机智地将他藏在晒谷箩下,自己坐在上面瞒过了金兵,就下了康王。康王千恩万谢,对面前这美丽机智的小女子也十分喜爱,即将身上带着的一方红帕赠给她。告诉了她自己的身份,并说:“明年的今日定来娶你,到时你只须在岭上挥动红帕,我便可认你”。康王到杭州后成了南宋高宗皇帝,如约去迎娶姑娘,却不知姑娘留恋民间自由自在的生活,又舍不得抛下父老乡亲,不愿进宫,但又怕皇命难违,便准备了许多的红帕,叫各方姐妹是日都挥动着红帕,高宗无法辨认,只得作罢。但为报救命之恩,高宗下了一道圣旨,“浙江女子尽封王!”随行的礼仪官发了愁,对他说:“这都封王怎么得了?”高宗想了想道:“这有何难?让她们出嫁时都穿戴上凤冠霞帔不就成了!”从此姑娘们当新娘子时都戴凤冠,披霞帔,穿上大红袍,大红裙,同时也没有忘记将康王赠送的红方巾往脸上一遮。这一习俗代代相袭,老幼知晓,难怪那些幼儿在嬉戏时,只要在小女孩头上盖一方帕,其他孩童都会拍手欢笑,喊着:“结婚了!结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