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专家称,“21世纪全球产业的转移与升级当中,一个重要的动向就是创意产业的兴起”。更有学者预言:21世纪是创意经济的世纪。创意产业将成为引领世界经济腾飞的支柱产业。创意产业是一个集文化、科技、信息高度融合的产业,是一个高附加值的产业,通过发展创意产业,将提升传统产业的文化附加值,从而实现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和战略升级。从世界范围看,创意产业方兴未艾。据联合国2004年举行的贸易和发展会议统计,创意产业已经占世界GDP的11%。目前全世界创意产业每天创造的产值高达220亿美元,并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其中美国的速度最快,达14%,英国次之,达12%。我国的创意产业虽然起步稍晚,但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
北京、
上海、香港等地的创意产业已经成为本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创意产业是文化资源与其他生产要素紧密结合,文化、科技、信息与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交融、互为条件、优化发展的新经济模式。在当前全国大力发展创意产业的大背景下,作为承担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引领文化重任的高校正好集合了知识、人才和科技成果,能够极大地顺应并适应这个总体形势。高校在发展创意产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
首先,高校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创新源。创意产业是以文化发展经济的理念,依靠的是文化资源优势,使人文资源和文化优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是发展创意产业的灵魂。文化创意是对文化资源创造性的开发和利用,是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渗透力、影响力的挖掘和拓展。高校既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先进文化的创新基地和重要辐射源。高校作为社会文化、科学的中心,既是人类文化集中传播的地方,也是新文化的诞生地。另外,高校普遍拥有较为完善的文化设施,如体育馆、图书馆、游泳馆、音乐厅、博物馆等,重点高校一般还拥有图书音像社、出版社和部分面向社会的学刊、报社,众多高校还活跃着一批社团组织,这些均为创意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同时,高校也是新的文化消费和时尚的传播中心。高校所在区域人口素质较高,特别是高校学生数量巨大,容易接受新的创意理念,并把新的创意理念和消费方式向周边辐射,从而起到积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其次,高校汇聚了庞大的创意人才队伍,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源。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是文化创意和文化营销,发展的核心是创新经营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纵观近十年各国创意产业的发展,一条重要的成功经验就是重视创意人才的教育与培养。高校是一个智力密集、人才集中、科研力量雄厚的人才智力库,它在很大程度上承担了满足人们提升个人素质、工作技能等需求的重任。经济发展需要高科技人才的扶持,也需要管理人员和基层人员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和观念的革新。在这方面,高校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最强大最前沿的智力支持。高校应充分发挥学科、人才的综合优势,着力加强对创意产业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复合型数字艺术人才、营销人才的教育与培养,建立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和培训基地。世界创意产业发达地区的经验表明,在人才集中的地区,特别是大学周围,容易形成各种创意工作室乃至创意群落,政府可以顺势推动,促成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目前,我国许多大城市依托大学城或大学科技园区,充分利用高等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促使大学科技园区为当地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如北京市充分利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集中的优势,先后建成了海淀中关村文化创意产业先导基地、石景山数字娱乐产业基地、雍和文化园、电子城798文化基地等多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第三,高校具有学科、品牌和产业优势,为创意产业搭建了良好的创新平台。创意产业是科技与文化相结合的新兴产业。它迎合了一个重要的全球趋势,即经济与科技、文化的一体化。进一步说,经济的、文化的、知识的、信息的、科技的乃至心理的因素在创意产业发展中越来越具有主导性、决定性的作用。它需要文化创意的碰撞、科学方法的推动、高新技术的支撑和数字文化的融汇。
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具有四大特性:①创新性。它要求以无止境的创新为依托。②高附加值性。创意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和特殊需求,增加了产品的价值。③强融合性、渗透性。创意产品是多种知识的融合,多种学科交叉和多学科人才共同创造的。④高竞争性。创意不可再生,不可复制,创意产品就是在竞争中产生的。高等学校学科布局完整,学科门类齐全,各类人才齐备,特别是一些重点大学科技园拥有产学研结合的独特的资源优势,这些均可以成为发展创意产业的重要基础。高校具有整合知识,创造、加工、传播和应用知识的功能。在产学研合作中,大学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之间的互动,把智力资源与生产要素结合起来,使高校的新技术和新思想能及时移植到企业,从而帮助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建立和保持竞争优势。企业是发展创意产业的主体,基地和园区则是创意企业发展的更高组织形式,人才、技术、资金聚集效应明显,市场竞争力强。而高校恰恰集中了人才、学科、产业和资金优势,依托在自然科学、人文社科领域的科技资源和学术资源,依托学校的品牌优势和大学科技园的平台优势,可以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水平的创意产业创新基地、创意产品孵化基地、创意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使高校成为中国创意产业的引领者。
什么是文化创意产业?
1.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
什么是文化创意产业?创意产业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该文件明确提出,“所谓创意产业,就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依据David Thirsby 1997年的说法,创意产业具有三大特色:第一,文化创意产业活动会在生产过程中运用某种形式的“创意”;第二,文化创意产业活动被视为与象征意义的产生与沟通有关;第三,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至少有可能是某种形式的“智能财产权”。
据此可以知道,所谓文化创意产业,就是要将抽象的文化直接转化为具有高度经济价值的“精致产业”。换言之,这就是要将知识的原创性与变化性融入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之中,使它与经济结合起来,发挥出产业的功能。显然,这是一种使知识与智能创造产值的过程。
2.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
2004 年,国家统计局为规范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工作,出台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文化产业包括:提供实物型文化产品和娱乐产品的活动,如书报出版、制作、发行等;文化服务和休闲娱乐服务,如广播电视、电影、文艺表演等;文化管理和研究,如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图书馆、文化社会团体活动等;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所必须的设备、材料的生产经营,如文具、印刷设备、广播电视设备、电影设备的生产经营等;与文化、娱乐相关的其他活动,如工艺美术、设计等。根据《文化及相关产业指标体系框架》的界定,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为主的行业为文化产业核心层,以网络、旅游、休闲娱乐、经纪代理、广告会展等为主的新兴文化服务业为文化产业外围层,以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生产和销售为主的行业为文化产业相关层。
3.创意产业的定义
根据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以及日韩和港台通常所采用的定义,创意产业是“那些依个人创意、技能和天才,通过挖掘和开发智力财产以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根据这个定义,创意产业包括广告、建筑、美术和古董交易、手工艺、设计、时尚、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以及电视、广播等诸多部门。
发达国家的创意产业
发达国家创意产业可以定义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意性内容密集型产业,它有以下三方面含义。
(1)创意产业来自创造力和智力财产,因此又称作智力财产产业。
(2)创意产业来自技术、经济和文化的交融,因此创意产业又称为内容密集型产业。
(3)创意产业为创意人群发展创造力提供了根本的文化环境,因此又往往与文化产业概念交互使用。
在发达国家,随工业化的发展和后工业化社会的进步,包括在教育和研发、文化、金融等众多领域的创意人群在人口中所占的比重正在增加。这些人喜欢到什么地方去工作就成为城市和区域发展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过去,人们在一个地方工作,花大量时间在上下班路上,频繁更换工作只为了上班地点离家近一些,只有在度假时到另一个地方旅游和休闲。现在工作节奏快,工作之余需要就近休闲,甚至“上班是一种享受,工作就是度假。”发达国家的上班族很多人认为,在什么地方工作(工作地点)比为哪个公司工作(公司老板)更能显示人的高贵。从这个意义上说,城市和区域的行为主体就不仅是企业,而且是企业中的人。经济活动的区位就是人所喜爱的区位,企业的战略和城市、区域的战略也就是人的战略。
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教授佛罗里达教授2002年用美国有创造力的人在区位选择方面的证据,说明过去是公司区位吸引了人,现在是有创造力的人吸引公司。公司将会搬到有创造力的人乐意居住的地方。他的研究表明,在美国有创造力的人喜欢住在对技术(technology)、人的才能(tal-ent)和宽松愉悦的环境(toler-ance)三因素(即所谓“3T”)排名很高的城市。
为此,城市要从高效率城市向具有创造力的城市提升,而宜人的快乐的环境,即时尚的文化生活环境就是创意城市的必需。如此看来,文化产业就自然地和创意产业交融在一起。也就是说在3T因素的第三个T(宽松愉悦的环境)就离不开创意的文化产业。在这种情况下,文化产业作为创意人群发展创造力的需求就往往成为创意产业的代名词。但是需要说明的是,不能把创意产业等同于文化产业,只是创意产业的内涵和文化产业的内涵有交织的部分。
4.创意产业范畴、产品和服务 (椐英国情况)
1、广告 消费者研究,客户市场营销计划管理,消费者品味与反应识别,广告创作,促销,公关策划,媒体规划,购买与评估,广告资料生产。
2、建筑 建筑设计,计划审批,信息制作。
3、艺术与古玩艺术品古玩交易,包括:绘画、雕塑、纸制作品、其它艺术(如编织)、家具、其它大量生产品(如大量生产的陶制、玻璃制品、玩偶、玩具屋、广告、包装材料等)、女装设计(含珠宝)、纺织原料、古玩、武器及防弹车、金属制品、书籍、装订、签名、地图等零售,包括通过拍卖会、画廊、专家现场会、专门店、仓储店、百货商店、因特网的零售。
4、工艺 纺织品、陶器、珠宝/银器、金属、玻璃等的创作、生产及展示。
5、设计 设计咨询(服务包括:品牌识别、企业形象、信息设计、新产品开发等),工业零部件设计,室内设计与环境设计。
6、时尚设计 服装设计、展览用服装的制作、咨询与分销途径。
7、电影录像 电影剧本创作,制作,分销,展演。
8、互动休闲软件 游戏开发、出版、分销、零售。
9、音乐 录音产品的制造、分销与零售、录音产品与作曲的著作权管理、现场表演(非古典)、管理、翻录及促销、作词与作曲。
10、表演艺术 内容原创,表演制作,芭蕾、当代舞蹈、戏剧、音乐剧及歌剧的现场表演,旅游,服装设计与制造,灯光。
11、出版 原创,书籍出版:一般类、儿童类、教育类,学习类期刊出版,报纸出版,杂志出版,数字内容出版。
12、软件设计 软件开发:系统软件、合约、解决方案、系统整合、系统设计与分析、软件结构与设计、项目管理、基础设计。
13、电视广播 节目制作与配套(资料库、销售、频道),广播(节目单与媒体销售),传送。
5.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是当代经济、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在产业层面的具体表现。它以其独特的形态演变和运行方式与其他产业发生广泛而复杂的联系,极大地影响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和社会文化发展。这里以现代产业和产业组织理论为依据,梳理、辨析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相关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把握文化创意产业的一般特征。
一、文化创意产业基本等同于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与创意产业(Culture Industry),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都极为相近。国际上比较通行的提法是创意产业。1998年,英国最早提出创意产业,这一概念影响了欧洲、美洲、亚洲等许多有意发展创意产业的国家,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地被全球接受,略作调整后采用。上海也接受了这一提法,出台了“十一五”期间《上海创意产业发展重点指南》。而采用文化创意产业的地区除了北京外,目前还只有
台湾和香港。香港最初使用的是创意产业,在2005年将其改称为文化创意创业。
文化创意产业与创意产业内涵极为相似。按照英国的定义,创意产业是指“源于个体创造力、技巧及才能,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与利用,而有潜力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产业”。2002年,中国台湾借鉴英国创意产业发展经验,提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将其定义为“源自于创意或文化累积,透过智慧财产的形式与运用,具有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潜力,并促进整体生活提升之行业。”
文化创意产业与创意产业外延极为相近。英国的创意产业包括13个行业:广告、建筑、艺术及古董市场、工艺、设计、流行设计与时尚、电影与录像带、休闲软件游戏、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与计算机服务业、电视与广播。台湾创意产业也包括相类似的13个产业:视觉艺术产业、音乐与表演艺术产业、文化展演设施产业、工艺产业、电影产业、广播电视产业、出版产业、广告产业、设计产业、数字休闲娱乐产业、设计品牌时尚产业、创意生活产业、建筑设计产业。
二、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内涵界定角度不同,但外延相似
我国文化产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反映了中国文化发展的特殊背景和中国自身发展阶段的特征。20世纪40年代国外就提出了文化产业范畴,但由于各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状况差异大,作为产业分类概念,文化产业没有统一的内涵标准。我国根据实际情况,将文化产业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根据上述界定,2004年4月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中将文化产业分为三个层面。一是文化产业核心层,包括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二是文化产业外围层,包括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三是相关文化产业层,包括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
与文化创意产业相比,我国的文化产业内涵界定的角度不同。我国文化产业主要从产出的角度、从所提供的产品及服务的精神文化性质着眼,只要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 ”、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产业,都是文化产业。而文化创意产业,除了服务于个人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外,还服务于生产领域提升产品附加值、经济发展中提升产业结构的要求,明显突出“生产性服务业”的性质。从外延来看,我国的文化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外延比较接近,与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创意产业相比较,主要差别有三点:一是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创意产业包括整个设计业,而我国的文化产业则在设计业方面只包括“工艺美术设计服务,美术图案设计服务,展台设计服务,其他与文化有关的设计服务”,而不包括“工业产品设计服务,包装装潢设计服务,模型设计服务,其他专业设计服务”;二是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创意产业不包括旅游业,而我国的文化产业则在“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中包括“旅游文化服务”;三是我国文化产业的“相关文化服务”中还包括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三、数字内容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新内涵
文化创意产业本质上是以创意和知识为核心的产业。除了因高新技术而诞生的新兴产业外,创意产业中的大多数产业早已有之,只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下,这些产业所共同拥有的特性得到政府和企业、社会的格外关注,而被集合在一起重新命名。因高新技术而诞生的新兴产业,最重要的就是数字内容产业。
在欧盟“INFO2000计划”中,把内容产业(Content Industry)的主体定义为“那些制造、开发、包装和销售信息产品及其服务的产业”。内容产业的范围包括各种媒介上所传播的印刷品内容(报纸、书籍、杂志等),音响电子出版物内容(联机数据库、音响制品服务、电子游戏等)、音像传播内容(电视、录像、广播和影院)、用以消费的各种软件等。这与1997 年颁布的“北美产业分类标准(NA-ICS)”中信息产业的范围基本吻合。
文化产品的核心价值是其产品具有的精神内涵,即内容。形式各异、内涵多样的文化产品因其内容而有价值,因此也可以称之为内容产品。近年来,信息技术在内容产品生产、传播和消费上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内容产品的生产能力,形成了数字内容产业,引领着当代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这种内容产业以创意为动力,将各种“文化资源”与最新数字技术相结合,融会重铸,建立了新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产生了新的产业群落,培育出新的消费人群,并以高端技术带动传统产业实现数字化更新换代,创造出了惊人的经济社会价值,已逐步成为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主流产业,赋予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时代内涵。
四、文化创意产业是知识经济大背景下的经济运行新模式
文化创意产业与知识经济所涵盖的发展对象相互重叠的地方多,但不是一种包含关系。知识经济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的智能型经济,是一种区别于过去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因此,知识经济比较重视科学技术方面的创新。文化创意产业指的是文化资源与其他生产要素紧密结合,文化、科技与经济互相渗透、互相交融、互为条件、优化发展的经济模式。因此,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更多是体现在文化产业化和产业文化化上。文化创意产业和知识经济的运行模式虽然都要以创新为灵魂,都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使经济运行建立在文化、知识、智慧、价值观念、精神动力、人文环境以及高科技和文化发展所形成的巨大创新能力和高素质人力资源之上,但两者还是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重大区别。因此,文化创意产业在知识经济大背景下,成为一种新的运行模式。
一是发展条件不同。知识经济是在充分知识化的社会中发展的经济,因而必须在高新技术非常发达的国家才能出现和发展。而文化创意产业虽然也要求高度发达的高新技术,但又不完全依赖高新技术,它强调的是以文化为发展经济的理念,依靠的是文化资源优势,既可以在发达国家发展,也可以在发展中国家发展,甚至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也可以通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使人文资源和文化优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涉及的范围不同。知识经济由于重点在于技术,更多地强调科学精神,所以往往会囿于自然科学。而文化创意产业既重视自然科学也重视社会科学,既重视科技创新又重视思维创新,有效地把弘扬科学精神和倡导人文精神有机统一起来,能充分发挥文化对经济的能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