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了解下汉式婚礼,挖掘于中国自己的婚礼文化,注意是汉式婚礼,和您印象中喧闹俗气的民俗婚礼不是一回事,汉式婚礼您可以百度了解一下。
我这里有一份时尚婚礼杂志给我和我理解的汉式婚礼的专访介绍。您可以看看。希望对您有启发。
在这个每隔几年,就会有一批新的网络交流平台诞生的时代里,QQ、博客、微博、微信交替扮演着信息传播者的角色。对于一对对筹备婚礼的新人来说,能够生活在这个时代里无疑是幸福的。
新人们可以搜索自己所需的信息,可以分享自己婚礼的幸福与精彩,也许还有那麽一点小女人的炫耀。
这些信息平台上流星般的掠过了无数精彩的瞬间,也许对于专业的人士而言,也许对于为了精心筹备一场完美婚礼的新人而言,能够从这些闪烁掠过的画景中得到自己对于婚礼或是理性内涵,或是感性直观的理解。
这是一场西式教堂婚礼,我听到了少年唱诗班悠扬的美诗,牧师慈爱沉稳的誓词领读。
这是一场西式草坪婚礼,我仿佛可以感受到绿色草坪那种自然泥土的芬香。
这是一场绚丽的暗场婚礼,我可以用眼睛感受到现场梦幻的光影与动感的节奏。
当我们无数次叹这一个个婚礼作品的精彩时,当我们一次次为这些婚礼的主人送上自己的祝福时,是否想过去找寻一下我们中国自己的婚礼文化,是否想过抛开舶来的西方文化我们还有可以注解爱情的民族婚典吗?
从结婚族的穿越记谈起
也许在大众化婚礼形式已经无法提起观者兴致的时候,有这样一批结婚族的亲友意外的发现他们到达婚礼现场后,没有常见的鲜花,没有看到西式婚礼那种淡雅清新的色彩,也没有常见婚礼中的灯光设备。
有的是古朴典雅的陈设,红色喜庆的幔帐,和摇曳宁静的喜烛火光。
当悠扬的编钟鼓乐代替了婚礼进行曲开启婚典乐章的时候,出现在宾客面前的新人也不再是西服白纱的形象,而是极具中国特色的礼服。
恍惚间观者会觉得自己是不是穿越了?
不知道是要感谢还是吐糟前几年各种穿越剧的流行。感谢的是大众终于找到词汇来命名这种似乎脱离现代的景象,并快速用前文所述的各种平台分享这一发现也算是宣传文化了。吐糟的是一句穿越在扩大这种形式婚礼影响的同时也曲解了这种婚礼本来的属性。
如果您是历史文化的爱好者,或者您仅仅喜欢看外国电影,不知道是否会发现很多西方国家不同时代的婚礼,从礼服到婚礼仪式似乎没有什么变化,但不会有人会说因为西方很早以前的婚礼就是这个形式,今天西式婚礼是穿越。
回过头来说,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婚礼文化和婚礼产业得到了快速蓬勃的发展,西式婚礼借助西方现代生活方式的引进虽然攻城略地成为了大多数新人婚礼样式的选择,但同步的,传统的婚礼文化也得到了一定的挖掘保留,很多年后人们所说的穿越婚礼莫不是当时不多的婚庆产业从业者和少数执着于中国婚礼文化的结婚族结出的一个个文化传承的硕果,虽然这些果实今天来看有些娇小酸涩。但总算是让我们在脱下绿军装武装带以后能有了一丝保留自己婚礼文化的机会。顽强的证明着中国本土婚礼文化的存在。
时至今日,当观者大多数还在赶时髦的给各种中式婚礼一次次用穿越命名的时候,逐渐对中国自己文化觉醒的结婚族已经千人千样的展示更加精彩的中国婚礼文化了。
玄黑纁红,钟鼓声鸣,青铜礼乐,烈烈汉风,这是穿越秦汉了吗?
红男绿女,大明宫上,金银相错,煌煌大唐,这是穿越唐朝了吗?
凤冠霞披,喜堂幔红,青花钧瓷,昭昭大明,这又是穿越大明了吗?
在一次次的疑问与不解中,在一对对幸福的结婚族穿越之旅中,中国自己的婚礼文化,不输于世界上任何一种文明的婚礼文化正在不断的被挖掘出来。他诠解着婚礼的内涵,他祝福着选择这种婚礼婚礼形式的新人,他不断彰显着属于中国自己的精彩文化......
命名与分类——什麽是中国自己的婚典形式
爱恨交织的穿越一词当然不能用来命名我们自己的婚礼文化。但无论是对于婚礼文化的研究继承,还是结婚族对中国自己婚礼文化的需求,都迫切需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义,来明确我们中国的婚典形式到底是什么?
其实就像前文所述,中国自己的婚典形式一直没有消失,只不过是在艰难的成长发展。中式婚礼或者说民俗婚礼这些定义名词经常出现在大家面前。但为什么我们自己的婚典文化发展如此之慢那?
答案也十分简单,结婚族选择自己的婚礼形式,抛开文化属性,肯定要去选择美的,选择有内涵的。长期以来中式婚礼主要表现形式无外乎民俗,民俗二字就可以让绝大部分求雅的新人回避了。更不要说大家耳熟能详的这种所谓的中式婚礼拘泥于简陋的道具,喧闹的仪式流程,还有主持人或是误解或是理解的刻意尖细的主持嗓音,貌似很多古装剧里宦官就是这样喊礼的。
这样的粗制滥造的中式婚礼言之文化之丑尚都有一定道理,更妄论作为文化之美去弘扬了。
也难怪很多结婚族筹备婚礼的第一面都会反应中式婚礼太闹,不庄重。其实问题不在于中国的婚礼文化,而是大众所看到的只有这些。
中国自己的婚礼文化,自己的神圣婚典也只能等到历史的机遇来开启了。而网络恰恰给予了这样的机会。
周制婚礼,也许前几年还没有多少人了解他,但今天通过丰富的网络信息库,很多人已经知道这是中国祖先所流传下来的最正统的婚礼形式。一时间网络上各种周制婚礼纷纷出现,很多新人也开始主动关注周制婚礼这种婚礼形式了。
而最直观的感觉周制婚礼就像是穿越到了秦汉,婚礼整体的氛围庄重大气,有别于常见的所谓的中式婚礼。
严格意义上讲,周制婚礼,婚礼的制度,礼成于周朝。穿越也应该穿越到周朝,但因为周朝到后来的秦汉有着很强的文化继承性,非历史专业的很难分清,也就统一认识,近似即可了。
作为结婚族也没必要再去找寻周朝以前有什麽?再找只能学原始人披兽皮,穿树叶了,没有借鉴意义。
周礼对中国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从孔子克己复礼,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之后历朝历代都尊崇儒家,而礼乐文化承袭的就是周礼。因此之后的中国婚礼文化可以说传承的都是周制婚礼。
周制婚礼时至今日,已经成为了很多结婚族的新选择。而为了区别于太过笼统片面的中式婚礼或说是民俗婚礼,大众也愿意接收这个新名词。但从专业角度讲直接这样把周制婚礼作为中国婚礼文化的总称同样有不妥的地方。
因为周制是一种礼仪制度,而今天的婚礼文化涵盖了布置,婚服,道具,策划等等方面的组成。周制仅仅是命名了今天包罗万象婚礼文化的一小部分就有些片面了。
今天我们的文化是什么,有这样一个包罗万象而又有传承意义的名词吗?
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汉文化,汉字的汉,汉语的汉。我们中国人写的是方块汉字,说的是汉语。我们的文明是世界上最为悠远流长未曾中断的汉文明,我们传承的是伟大的汉文化。而我们自己的婚礼文化自然也有资格注解上“汉”这一神圣伟大的称谓。
中国传统汉文化式样婚礼简称“汉式婚礼”就这样明确的出现在了各位结婚族的面前。
参照西式婚礼中经常出现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婚礼风貌形式,汉式婚礼也是丰富多彩不会单调的。
除了很多人所说的实为秦汉风貌的狭义上的周制婚礼外,还有唐朝的婚礼文化形式,明朝的婚礼文化形式等等可供今天的结婚族选择。为了避免大家看的混乱我大胆的将这些婚礼简单的分类为汉风、唐风、明风这样是否可行?好了,西式婚礼大家不是也常见罗马风情还有一般特指延续至今的维多利亚王室风情吗。类比分类嘛。
从结婚族的各种需求看,如果不限定婚礼文化的选择,汉式婚礼的各种风格可以满足今天几乎所有人的选择。
如果您是需要庄重神圣的婚礼,汉风婚礼的宏大肃穆一定是您的菜。如果您想要自己的婚礼像布满鲜花的西式婚礼一样雍容华贵,那华丽丽的盛唐风貌与满场盛开的洛阳牡丹相信有不输玫瑰的芬芳。如果您想要一个浪漫唯美的主题婚礼,中国历代动人的爱情传说一定可以用明朝开始丰富的各种戏曲乐章加以编纂变成您的专属主题。
这也许就是我眼中的汉式婚礼,不只有一副面孔,而是千面千样,汉式婚礼本身不是主题,他理应有着和西式婚礼一样身份,有着和西式婚礼一样的被选择的机会,而且选择汉式婚礼的结婚族,注解他们幸福的正是传承自祖先的文化。
传承与发展——聚焦新中式婚典
就在不久前,我听说了有人提出了新中式婚礼的概念,大概也是希望改变前文所述那种传统中式婚礼或说民俗婚礼老旧面貌的尝试。
确实婚礼本应是严肃的,即使兼顾一些欢快,也不应是喧闹的,低俗的。传统意义上的中式婚礼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
问题在于怎么改?如果仅仅是把一些中国化的元素贴到西式婚礼中,最后的作品只能是一场不伦不类的商业炒作。
婚礼文化既然是一种文化是要有文化依托的。而剥离了文化本身,去拼凑贴合文化的碎片,无疑是舍本逐末的过程。
新中式的正确理解应该在于理解挖掘中国自己的婚礼文化核心,用现代的方式去展现发扬。说到这里确实绕不开之前大幅篇章定义的汉式婚礼。广义的中式婚礼应该是中国古今本土婚礼文化的统称,当然也包含了汉式婚礼这一主体精髓。既然新中式的定义是传统结合现代,汉式婚礼的发展无外乎也是这条途径。
如果说新中式本身是一个宣传概念,那汉式婚礼自出现起就开始了与现代的结合了。这也许与汉式婚礼的推广人群不和中式婚礼或说民俗婚礼人群隶属一个群体有关。
长时间沉浸研究历史民俗难免有些教条,不思改变,加上民俗婚礼本身的文化取材局限性,发展缓慢实属正常。而汉式婚礼是通过互联网上中国传统文化热情群体挖掘整理出来的,第一批推广从业者也有着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或说是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中国因为各种历史原因,丢失了很多自己的传统,但找回传统不代表不思发展,拘泥传统。就婚礼文化而言,当西式婚礼百媚千红,绚丽多彩,主题纷繁的时候,汉式婚礼一经起步就快步赶了上来。
从现代的灯光音响设备,到玄幻多彩的立体成像技术。从贴近新人的主题策划,到精彩感人的爱情微电影。所有可以在西式婚礼中使用的婚礼文化表现手法,汉式婚礼同样可用。
因此不断发展的汉式婚礼不正是新中式的实际践行者吗?随着各种舞台技术的丰富,和结婚族婚礼效果需求的不断提高。汉式婚礼也好,中式婚礼也罢,一定会拥有绚丽精彩的明天。回馈新人的一定是一份饱含时代节奏却又传承自我们祖先属于中国自己的婚礼文化盛宴
全国浪漫热线:
添加了解最新报价和优惠活动详情
微信号
Lmch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