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图预警~创新点「剧透」:增加“偶遇”机会和空间物理流动性,促进交流和协作;设计更为多样化的空间,关注员工健康和福祉;让办公空间成为一个和员工一起成长的地方办公空间要解决的不仅仅是工作的问题,也是在解决人与人、公共与私人、生活与工作的问题。一个有创意的办公空间,既是组织创新的结果和创新精神的可视化体现,也是不断激发员工的创造力,持续创新的开始。我们先来看几张照片~一、为什么办公空间的设计对激发创新很重要丘吉尔曾经说过:“我们塑造了建筑,而后它们又塑造了我们。”对于办公空间,也同样如此。一方面,办公空间的设计会彰显出组织文化。仅仅通过观察办公空间,就能对一个组织的工作氛围、工作属性、层级制度有不少了解。另一方面,办公空间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传统的格子间办公室,往往显得单调、毫无生气。这在不经意间传递出一个讯号:这里是工作的地方,在这里你得用特定的受约束的方式来思考和行动。《创新者的基因》一书的作者研究发现:“人形成创新想法的能力不仅是大脑的功能,同时也是行为的功能。只要能改变自身的行为,我们就能提升我们的创新影响力。”现在全世界都在经历办公空间革命,只把办公室当做一个短暂停留的地方,员工在那里只不过是出租几个小时的劳力,显然越来越不再是人们的追求。新一代的年轻人更关心工作场所的文化,中意便利、灵活、幸福的工作环境。既然大半的时间都要用在这里,为什么不让它有趣一些呢?二、如何设计一个有创意的办公空间中国建筑设计工作室——众建筑设计了乐平基金会的新办公室。众建筑是中国大陆第四家经过共益实验室(B Lab)认证的共益企业。(#同场加映:共益企业「众建筑」— 设计为大众 -
北京乐平公益基金会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44836673)乐平的办公室选址在北京市东城区北新桥曲折狭窄的胡同里,北有雍和宫,南临循郡王府。这里曾经是人民美术印刷厂的旧厂房,是一个挑高4.9米,建筑面积1000平米的通间。众建筑的设计摒弃了以隔间将各部门区隔的传统办公区设计方式,用开放式的设计概念,将旧厂房改造成了一间巨大的开放式的工作空间。得益于旧厂房的挑高,众建筑将厂房内部的东西两边隔成上下两层。而中间部分则保留了厂房原有的挑高,成为一个活动场所。乐平办公空间平⾯图办公空间容纳了乐平基金会、下设的事业部以及过去15年投资孵化的社会企业,包括富平家政学校总部,富平创源农业公司和千千树早教。各个部门独立分布,被一个中间悬挂的“红环”联系在一起。其间被一个双环结构串联起来:上部悬挂的环行空间用来种植蔬菜,下层是塑胶跑道。环形之内既是活动举办场所,又可以作为社会企业的孵化空间。中间场地的不同用途这样一来,这个办公空间既为员工提供了更好的工作环境,也提供了乐平基金会更好地与业界交流的环境。三、如何激活创新1. 增加“偶遇”机会和空间物理流动性,促进交流和协作开放式办公空间被提起最多的优点,就是激发创造力,促进跨部门的沟通合作。乐平在社会创新方面的工作需要大量不同团队,部门和公司之间的互动和协作,这也是乐平决定放弃传统的格子办公间,选择联合办公空间的重要原因。1)增加“偶遇”机会,刺激自发非正式对话设计师在整个办公空间中尽可能多地为员工创造了“偶遇”的机会,增进大家的交流。比如办公空间里设有咖啡区,让员工在等待咖啡打好的同时,可以有一些非正式的谈话;再比如办公桌一端设有迷你厨房休闲插件,可以让大家在工作之余发生自发非正式对话。此外,二楼工位旁边的站立办公区等,保证了员工可以在2-10米内都可以找到自发性小团体交流的空间。“众⼯位”迷你厨房休闲插件乐平为员工提供工作午餐,也是希望增进大家的交流。午餐时分,也是办公空间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咖啡区、吧台、凹凸桌,都可以成为聚餐的场所。在午间的对话里,可以听到发生场域外的蔬菜水果买卖,乡村幼儿教师培训,务工妇女就业安排,北美社会创新高校合作最新进展。它们通过对话走进了这个空间,相互独立的工作业务与在场的人产生联系,在午餐时分的餐桌上变成活生生的现实。2)增加空间的物理流动性,让对话自然发生众产品设计的各种家具产品增加了空间的物理流动性,提供了更多沟通与协作的可能。在开放空间里,被称作“众工位”的办公家具每一排可以坐6个人,定制办公隔断的高度只到腰部,人们一抬眼就可以看到谁坐在哪里,同时也能听到很多对话,这种设计大大提高了协作。很多在其他公司可能要开会或者发邮件才能解决的问题,在这里人们隔着很低的隔断说几句就行了。“众工位”还改变了过往办公桌子下面是储物空间的做法,把存储空间设置在工作桌面的上方,释放桌子的下部空间,最大限度地增加可以进行自发讨论的空间。“众工位”中间场地里的桌子,被设计成了的I、T、C、H、Y不同的形状,叫做“凹凸桌”,装有轮子,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和人数多少来把不同数量和形状的桌子拼接在一起。可以拼接移动的“凹凸桌”把空间的物理流动性又增进了一步。每天都有员工会根据不同的项目聚集在不断变形的桌椅组合周围进行讨论,凡是能够创造价值的地方,大家就会自发地进行协作。设计师在创新的时候不仅仅在解决办公问题,他们的想象⼒和⾏动也在为员⼯提供更舒适的⼯作环境。2. 关注员工健康和福祉,设计更为多样化的空间众建筑的设计方案参考了美国WELL健康室内环境设计标准。这套标准把人作为设计、施工、运营及开发决策的核心,通过把设计施工的最佳实践与实证医疗和科学研究相结合,旨在通过设计影响使用者的健康、舒适和认知状况,因此环境和空间成为使用者健康与福祉的媒介。WELL提出与使用者的健康与福祉相关的7类性能要求,即:空气、水、营养、光、健康、舒适与精神。以WELL的标准为切入点,众建筑在设计前对员工的工作习惯进行了了解和研究,然后以“让员工在工作的同时锻炼身体,保持健康”为核心设计了乐平的办公室。1)空气对于北京这个全球污染最严重(之一)的城市来说,空气质量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因此我们把空气过滤与检测系统都置入到“红环”内,实时的空气数据在跑道上的屏幕中显示,能够随时监控调整室内空气质量。除了引入新设备,我们还在办公场所种植蔬菜和植物,红环上方和进门右手边的水培墙,一共提供了34平米的可种植农场。在办公室从事园艺,除了愉悦身心,也是一种人们关心环境,主动改善空气质量的积极行为。乐平办公空间里安装了新风系统2)运动众建筑在设计中提供了大量边工作边活动的机会,增加休息的不同方式。覆盖墙身和立柱的蓝色以60厘米为间隔渐变,每个颜色对应不同的姿势和活动,如躺、坐、行走和攀爬,提示人们要控制花在每种颜色上的时间。1100平米的办公空间里,可用于健身锻炼的空间有186平米,占了整个空间的16%。传统办公室 乐平办公空间的多种姿势和活动山体提供的多种办公姿势办公室里的健身房3)通风和光线为了最大化地利用自然通风和自然光线,并减少冬天及夏天的冷热负荷,被动式节能策略几乎运用在设计的方方面面中,从窗户的大小和位置设计,到空间灯距、色温等的选择,都经过了设计师的思考和计算。有研究指出,员工若在充满自然光的地方工作,能减少压力并降低失眠的机率。这也是开放式的好处之一。走进乐平办公室,北边观景窗能看到深巷里不同层次的灰色屋顶,阳光充足,彷佛站在窗前眺望,就能伴随着古京城强有力的脉搏一起跳动。舒服的景色、充足的阳光,能创造更有效率与创意的团队。从乐平北边景观窗外眺阳光充足的咖啡区4)精神除了身体健康,设计师还兼顾了员工的精神健康。很多开放式的办公空间缺少相对封闭、安静的小空间设计。但考虑到每个人都有需要安静思考,隔绝嘈杂的时候,所以在公共大空间以外,安排几个能够相对独立、隔绝外在的空间,也是关心员工健康和福祉的表现。众建筑在乐平办公空间的上下两层各安排了一个冥想室,一间被漆成黑色,用遮光帘围住;一间用的是可以透入光亮的薄窗帘。很多智慧传统都坚持采用定期的静默与反思来让我们的心平静下来,这两个冥想室,能在繁忙的工作日里,给个人的反思和正念创造出一份空间。除了冥想,这两个小空间也可以是提供小睡片刻的房间,也可以是阅读区、打电话专区等可以让员工和外界稍微拉开距离,专注于内心的舒适空间。宁静的冥想室3. 让办公空间成为一个和员工一起成长的地方一个开放的、人性化的办公空间,也为员工提供了一个共同成长的地方。当员工喜欢上这个地方,自然就会成为这儿的主人。一个空间的特质不只是来自设计师的预先想象,更来源于和空间住户共同生长的过程。这样一来,空间就不再是一个一次性交付的产品,也不只是设计师的责任。这是一个双方不断探求的过程。员工刚搬到新办公室的时候还是比较习惯于在固定的办公桌前做事,但时间长了,新鲜的发现就会越来越多:并没有规定说办公就必须坐在办公桌前,也没有规定说会议必须要聚集在会议室才能召开。阳光好的时候,拿着笔记本坐到咖啡区其实工作效率可以更高。二三个人的会议,其实在跑道上边走边说,效率会更高。空间的功能,完全可以根据需要不停变换。此外,对空间的持续填充在于互动。让嘈杂的人声、蔬菜、流浪猫,进入,重新想象甚至重新构建办公空间,让它不仅发挥工作场所的功能,也映射社区的愿望。一个办公空间能不能同时是咖啡馆、酒吧、电影放映室、图书馆、健身房、农场、市集?谁可以使用?比如到了夜晚,从北京不同角落里通勤到这里上班的人回到家中,流浪猫母子把场地据为己有,畅快的奔跑。司猫招财镇楼一起来找茬——找一找招财在哪里全世界都在经历办公空间革命。当信息的远程传递变得更加便捷有效,仅仅作为办公场所的物理空间,在(后)现代生活中将会丧失其理所当然的位置。所以,办公空间的创新远不止是设计一个“看起来很酷”的物理空间那么简单,一个有创意的空间,回应的是人与人、工作与生活、公共与私人的问题。创新深深地嵌在我们文化的每一个角落里,每一个缝隙里。如需转载请私信「乐平公益基金会」今日头条机构号获得授权对「社会创新」的观点、方法、案例感兴趣的知友,我们以下资源和平台:《斯坦福社会创新》中文刊,中信出版社英文网站:https://ssir.org/ | 提供大量免费社会创新前沿文章微信公众号「斯坦福社会创新」| 发布中文刊原版精选文章微博账号「斯坦福社会创新」| 发布中文刊原版精选案例和最新资讯《共益企业指南》,瑞安霍尼曼,中信出版社B Corps China微信公众号「BCorpsCN共益企业」| 发布工作坊、会、校园活动等信息,提供最新资讯和指南北京乐平公益基金会官方微信公众号「乐见岛」| 聚焦前沿议题,探讨解决方案中文社会创新案例和资讯平台http://www.haogongsi.orghttps://www.bottledream.com/英文社会创新案例和资讯平台http://www.nesta.org.ukhttps://www.ashoka.org/https://www.solutionsjournalism.org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