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桐城市的一种食品,由大米粉、白糖蒸制而成,在腊月末和正月初制作,桐城县城里的人家正月初一就到亲友家去拜年,主人都会端上一盘热腾腾的丰糕片和炆蛋。这是桐城县城里一种待客的习俗,几乎每家必备。
桐城丰糕
桐城派文化一直影响深远,至今仍享誉中外。这在桐城的饮食文化上也略有一点体现。
单说丰糕吧。这是一样很简单的食品,却被亲朋好友带传到了全国各地,成了春节期间不可缺少的馈赠礼品。
桐城丰糕起源于什么朝代,好像还没听说有人做过考证。也有人想当然的认为,与桐城文化有点儿沾连。制作丰糕也只限于小城里面,乡村人家是没人制作的。
在改革开放以前,条件还可以的人家,到了腊月末,就要为做丰糕作准备了。首先选好上等的大米,洗净后放入缸里用清水浸五六天,等到米发涨变白,再捞出洗净,用石磨将浸过的米磨成粉浆,然后将水粉倒入缸中,再配上一定比例的面粉和匀后,进行发酵。这是最关键的,发过头了会酸,没发到位又蒸不成,凭的是经验。然后在粉里加上白糖,上笼蒸上四十多分钟,就大功告成了。刚出笼的丰糕,那个白,那个嫩,那个扑鼻的甜丝丝的香气,没人能抵挡住它的诱惑。
以前讲究的人家,还在粉里面加上肥肉丁,蒸熟后在丰糕上面点缀一点红枣,洒一点青红丝。送人家的,还要在丰糕上面写上“新年好”之类的字,很有喜庆祝福的味儿。那时代的丰糕只有亲友邻里之间互相赠送,市场上是没有买卖的。
桐城城里的人家正月初一就到亲友家去拜年,主人都会端上一盘热腾腾的丰糕片和炆蛋。这是桐城一种待客的习俗吧。所以,丰糕是每家必备的。
现时代,要想买到口感好点的丰糕,夜里就要起来去排队,而且价格也越来越高。有人看准了这一商机,并将它做大做强,形成了产业,并计划着将桐城丰糕推向全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