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婚姻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男女婚嫁除少数婚事从简外,基本沿用旧俗,只是在形式、内容上有些变化,主要分3个阶段:
说亲。男女到婚嫁年龄,父母会托人为子女物色适合的对象。基本条件双方认可后,会安排男女双方见面,称为“相亲”。近年来,也有通过电话或网上先互相认识;第一印象好的,会通过继续联系、接触、了解而确立恋爱关系。当双方同意结亲,便进入订婚程序。自由恋爱的青年男女认为爱情成熟,也会自己或托人向双方父母征求意见、提出订婚。个别思想陈旧的父母还会讲究男女双方生辰八字,搞所谓合婚。
订婚。不管是自由恋爱还是别人介绍的,都会有订婚程序。首先通过介绍人商定聘礼。聘礼的多寡视双方家庭经济状况,没有定数,且差异很大。其次是“看家当”,即女家到男方家看家境。实际是一种走过场,近年也有的已省略。接着择吉日男到女家举行
订婚仪式,也称“定亲”。订婚大多订立订婚协议,俗称“议单”,内容除聘礼细目外,有的还有些特别约定,如独生子女结婚前议定日后子女的姓氏和如何瞻养长辈问题;男到女家落户便要约定改姓或改名等等。订亲时男方要付部分聘金给女家,然后男女双方交换定情礼物。中午订婚宴在女家办,费用多由男方承担。之后,邀请女方随男方回家赴订婚晚宴,男女双方并以“准夫妻”的身份向亲友敬酒致意。
结婚。男方提前择婚礼吉日,将“日子单”送女家后算正式确定婚期。婚前男女双方到民政部门进行婚姻登记,并按约定向女家送礼饼、礼鸡。婚礼前一天,男家布置新房和厅堂,并派人送猪蹄、线面之类到女家,称“过门担”或“体面担”,补齐全部聘金。婚礼当日迎娶新娘又称“接亲”,方式随社会生活水平提高而变化,从废除旧时花轿改为步行开始,历经自行车、拖拉机、农用车,到现在的小轿车;接亲人数须去时单数,返回双数。旧俗的繁文缛节如为新娘“开颜”、兄长背送新娘、哭嫁、赖床等已革除,但新娘临行前叩拜父母及亲戚长辈的习俗仍保留,大多数已改跪拜为鞠躬。新娘被接回男家后,在厅堂祖先牌位前举行结婚典礼,旧称 “拜堂”,现称“行婚礼”。当日办午宴,在酒席现场设有“人情桌”,由专人将亲友贺礼记入“人情簿”,并返送贺礼人一红包,午宴席间,主婚人(多为新郎父母)带领新郎、新娘逐桌向宾客敬烟酒,并附带介绍内亲外戚。“闹洞房”习俗多从简或省略。结婚当天下午,女方家派新娘兄或弟两人(堂兄弟亦可)来男方家,请新郎、新娘于次日回娘家,称“请回门”。是晚,男家摆宴“请亲家舅”,新娘的兄弟为主宾。次日,新郎、新娘备礼品随亲家舅到岳家;岳家备午宴“请新女婿”。照俗,新婚3天内新郎、新娘不能在岳家过夜。新郎、新娘回男家时,岳家回送小鸡两只,称“一合客留鸡”。近年来,青年男女结婚流行拍婚纱照,婚礼过程多请人全程录像制成纪念光盘;独生女儿结婚发请柬时不以“于归”(女儿出嫁的雅称)的名义,而与男方一样称“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