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元旦假期,去了一趟川南泸州。这一带乡饮宴请之风颇为盛行,大凡新房落成、男婚女嫁、老人生日都有宴请的习俗。时逢冬月,乡下外出打工的人陆续返乡过年,正是修房建屋和男婚女嫁的高峰期,短短几天时间,对泸州有别于川内其它地方的乡饮习俗多少做了些了解,留下深刻印象。
(一)建房
这是一组新房落成主人宴请乡亲的热闹场景。新屋内外装饰还没有彻底完工,但楼房已经封顶,大功告成,剩余的活儿可以由自己慢慢完善,此时举办筵请也是情有可言的。也有人在入住新房时才宴请宾客的,自然是乔迁之喜。
这一类的乡饮规模不大,一般前来祝贺的除了至亲好友外,都是同社的乡亲邻居。眼看房屋一天天崛起,有人开始关心主人请不请客,一旦定下日期就对亲戚好友放出话来,同村同社的人则相互转告,届时都会来参加。
酒席都是自家操办,办席并不困难。厨房场地不够,就在屋前空地上搭建临时灶台,热心人自然要来帮忙,同村同社也不乏主厨的好手。筵席象模象样,煎、炒、蒸、炖、红烧、拼盘、腌制腊味儿、大酒大肉摆满一桌,外加地里的新鲜蔬菜,丰盛可口。
建房宴请只一餐,前来恭贺的人也要送礼金,多少不论,主要是图个热闹。同村同社的邻居一般送50元,家里人都去参加宴饮。亲戚朋友则依亲疏不同各自有所表示。建房筵、乔迁筵是是对主人的祝福,也是主人睦邻友好的表示,融洽了邻里亲朋关系,为日后和睦相处开了个好头。
(二)婚宴
与机关单位和城市不同,乡间即便是娶亲嫁女也从不送请柬。家有喜事要办宴席通过亲戚邻居口头相告,相互邀约,到时自己上门参加。但对关系亲密的长辈又不同,事先要送一包水果糖(也可以是冰糖),两张印有“喜”字的毛巾,表示恭敬邀请。
婚宴送礼视关系亲密度不同,有送100元,也有送50元的,至亲好友不受此限,二三百元、三五百元,甚至上千元的也有。来感礼的人还要另送一包水果糖(也有送冰糖),表示没有空手,人到礼到。
收礼也有讲究:除了当面登记外,对男客还要回送一包香烟,有大方的无论男女一律回赠香烟一包。
乡间办席都是自己动手,厨师和帮忙的人头一天就要到,主人对所有前来帮忙的人每天发一包烟,管一日三餐,虽说不像正式宴席那样,但也要有几个荤菜,素菜很少,动辄十几桌,几十桌。
现在的乡饮卫业也开始朝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服务方向发展,出现“一条龙”服务队。宴请的食物材料主人自备,厨师及勤杂人员、桌椅板凳、厨房餐具炊具都由服务队自己带来,服务队只是按桌数收取劳务费。举办宴席的前一日到场,用砖头临街搭建起简易灶台,支起案板,按照既定分工,各自负责,有条不紊。婚宴菜肴丰盛,传统菜加上时代创新,往往令人眼前一亮。熟能生巧,几十桌菜饭按时端上桌来,色香俱全,“一条龙”服务令人满意、佩服。
乡场以街为市。宴席就摆在街市上,多的几十桌要一列三桌,长达数十米。不在乡场的就摆在自己屋前院坝上,戏称“当天当地”。前来参加宴席的男女老少都很自觉,不用人催客,不要清点人数,都按时到来,入席就坐,秩序井然。宴请一般是用散装白酒,不像城里人讲究,瓶装酒好看,一桌发一个酒碗,用开水壶装酒,逐一斟酌,桌上人再用一汤勺舀入自己碗内。
好酒之人似乎不多,数十桌客人没有见人因酒失态,即使到最后也就只剩两桌人在喝酒,而决非醉酒,更无滋事生非,体现出乡人的朴质与善良。
(三)寿酒
乡饮之风约定俗成,只要是亲朋好友,左邻右舍都不请自来。泸州乡间办寿酒尤其如此。
俗话说,人逢七十古来稀。年逾六十就意味着进入老年期,凡满五十九或整六十岁可以办寿酒。越是高寿的老者
过生日,前来祝寿的人越多,煞是热闹。
寿酒都是儿孙辈为寿星老人举办的,主人家收礼时要回赠送寿碗,一户人一个。寿碗是主办人专门去瓷厂订做的,上面烧有寿星老人和福寿图案,有直系晚辈姓名或祝寿贺词、寿碗也分各种规格,大小不一,吉祥喜庆。
年满五十在民间算是大生了,也有请客之习俗,但不属寿酒之列。只有六十岁以上且逢十才办寿酒,可以提前到逢九之年。第当办这种喜事,前来热心帮忙的亲友邻居很多,男男女女每人腰前都是一条围裙,两只袖套不离身,见啥做啥。特别是妇女们更是主力军,手脚麻利,谈笑风生。
这方百姓性格开朗直率,待人真诚纯朴,心无忧虑以致健康长寿居多。逢场天,很多老人来赶场子,一个人照样来往穿行人群中间,丝毫不见有让人怜悯的情状。笔者所见一户人家的碗柜内,常用的十多二十个碗几乎都是寿碗,仅此亦可见寿酒之风盛行。
泸州乡饮之风淳朴,只图热闹,人到心到,没有人更多考虑经济收入问题。例如,城里人办喜事是要赚钱的,为什么?请客时发一张请柬,两支香烟,一包喜糖,有的甚至只是发请柬,酒店餐馆办喜宴也只请吃一餐。而这里办喜事,送礼不论多少都要回赠一包烟。对亲朋好友和邻居帮忙,几乎要招待两天,每顿都是十多桌甚至几十桌,办酒主人并不计较,这也是风俗独特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