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订婚礼俗_订婚
2019-04-20 08:54:02 白苇然 阅读:390

家乡的订婚礼俗 原标题:【夜读】家乡的订婚礼俗 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见到乡间的路上,有人挑着“样”,便知是订婚“送日子”,一对新人即将成婚。客居京城多年,对家乡的订婚礼俗渐渐淡忘。三月初,接到高中同学善玲的电话,邀我月底回老家参加他儿子的订婚宴。我先是一愣,“通常有结婚喜酒,怎么还有订婚宴呢?”他说:“别多问,到时你们两口子来便是。” 那天订婚宴来的亲朋好友,席间,大家互致问候、推杯换盏,兴致甚浓。宴席结束,送走客人,我们几个同学留下和善玲夫妇聊了起来。话题离不开订婚礼俗。 订婚是社会礼仪的一种,是结婚前预订婚约的行为。古时,婚礼要经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程序。我的家乡浙江台州沿海一带乡村,过去吃喜酒,要送“人情”,现在大多不收礼。订婚“送日子”,原来只请主要亲戚,现范围渐渐扩大到朋友圈、同学圈。订婚礼俗,不同地方,有不同风俗。当地的礼俗,通常是男方请媒人提亲,女方同意议婚后,男方备礼去女方家求婚,并拿到“生辰八字”,即女方姓名、出生月日。经“合八字”,如般配,继而行“订婚礼”。有“大定”、“小定”。小定,男方通过媒人给女方送定亲物,如耳坠、耳环、戒指等金首饰。大定,在送聘礼的同时,选择黄道吉日,确定婚期。接着是“送日子”,举行订婚宴,告诉亲戚朋友,情侣将步入结婚阶段。送日子,事先要备彩礼,也叫聘礼,其中有礼金。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通常是“百廿头”,即一百二十元。现在,根据家庭条件,数额不等。还有服装钱,子孙钱。男方请人挑着“样”到女方家。“样”,实际是一种礼具,呈圆桶状,每层分隔,可拆卸组装,外涂黑漆,雕花、烫金,内壁漆红色,顶部是用藤条缠绕的拱形把柄,过去财主人家才有。论档次,有“四样头”和“八样头”。讲究体面,送“八样”,装有两种高档鱼,如黄花鱼、鲳鱼,还有猪肉、米面、喜饼、荔枝、桂圆、红枣。女方回礼时,有服装钱,鞋子、腰带,以及生鸡蛋、煮熟的红鸡蛋,各种颜色的八子糕,等等,蕴含早生贵子之意。我们看了善玲儿子的“日子单”,其中有“开剪裁衣”,以往在结婚前一月内,男方要请裁缝师傅到家里,专为新郎定做衣服,现通常是男女双方一块去商店购买。女方有“开额”礼,现称化妆,出阁前一个时辰,端坐开额,梳妆冠笄,随进福门,喜登华堂。 随着时代的变迁,订婚的礼俗也在变,但延续祖先家风,传承祖德、崇尚孝道、长宜子孙的古训没有变。 来源:新民晚报
声明: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