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婚礼习俗以及婚礼歌曲的介绍_婚礼
2019-03-26 07:01:46 冀春晓 阅读:721

婚礼习俗不管对于什么民族都占有着一个很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最能表现出一个民族的特点,维吾尔族的婚礼习俗是在他们长期的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相对于其他民族来说,维吾尔人的婚礼较为隆重,充满欢乐的气氛。那么维吾尔族婚礼习俗以及维吾尔族婚礼歌曲都是什么样的呢?下面跟随小编来了解一下。
结婚这天早晨要举行一种“尼卡”的宗教仪式。新疆由于地区不同,而举行的时间赫方式也不同。南疆有些地区的“尼卡”是在婚礼的前一天举行,而北疆的有些地区则是在当天举行。这种仪式在女家举行,除了新娘、新郎、伴娘、伴郎及新娘新郎的父母和亲属之外,一般不邀请其他的客人参见,所以一般的客人也看不到这种场面。
为举行“尼卡”仪式,女方家要进行各种准备,除将屋子院内打扫干净外,还要准备馕、馓子、水果、糕点登各种食品,对亲家的人和亲属进行招待。
“尼卡”游阿訇主持,仪式开始后,男女两厢站定。新娘这时要放声大哭,和自己的母亲苦别,表示了姑娘对母亲及家人的深厚情感。“尼卡”虽然是一种严肃的礼俗,却也很有趣。这天要准备一小碗盐水,并要泡两块小馕。据说过去游个叫依布拉欣的圣人,为人们找到了维持生命的盐。有了盐,人类才得以生存,所以维吾尔族人把盐视为一种珍品,倍加爱惜。儿馕又是维吾尔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选择盐和馕作为“尼卡”的一项内容,有着深刻的意义。它象征着新生活的开始,同时比喻盐和馕那样永不分离,白头到老。
接着,主持人分别问新郎和新娘,是否愿意结为夫妻,是否永远相爱而互不抛弃等。一般只问三次,特别是问到是否愿意结为夫妻时,若连问三次不回答,则表示不愿意。不过一般情况下,没有不回答的。新郎在回答时干脆而响亮,表现出对女方的热恋和坚定。但新娘则要问到第三次时才回答,而且声音很小,羞羞答答,其他人几乎听不到,只有站在她身边的伴娘才能听到,所以大家都由伴娘再大声地向大家宣告:“愿意”。这时,人们都会高兴地笑起来。新娘不愿意马上回答,并不是在犹豫,而是有意在逗逗小伙子,当然也有不好意思和怕羞地缘故。
在回答完问题之后,一位姑娘端出一个精致地托盘,上面摆着一小碗盐水,里面泡着有两块小馕。这位姑娘要站在新娘和新郎中间,新郎和新娘要当众抢着吃下碗里蘸满盐水的馕。刚刚新娘还低垂着头,不好意思,忸忸怩怩,但在抢碗里的馕时,境况却大不相同,她勇敢而果断,动作敏捷而迅速。据说,谁先抢到馕,则表示谁最忠于爱情。所以在抢馕时,男女各不示弱,表示他们从此乡亲相爱,携手踏上新生活征途的决心。
“尼卡”结束后,男方回家筹备婚礼,下午要组织人马到女方家来娶新娘,隆重而又热闹的婚礼将在男方家举行。
下午新郎要穿上结婚的礼服,打扮得漂漂亮亮,新娘也打扮得如花似玉,头蒙面纱在家等候迎亲队伍的到来。新郎由亲友们簇拥着向新娘家进发,路途近的可步行,路途远的可乘车或骑马。一路上新郎和小伙子们高唱欢乐歌曲,奏起各种民族乐器,兴高采烈地来到新娘家,当娘的女友们得知迎亲的队伍来到时,立即把大门堵上,索要礼品才允许迎亲的人进门。新郎和迎亲的人进屋后,新娘早已蒙着面纱等侯在那里,这时新娘的女友要招待迎亲来的宾客,并要给每位宾客赠手帕等礼物。
当新娘离家出门时,要和家人分别,并流下喜悦激动的泪水。这时女方的歌手模仿新娘母亲的口气唱起告别歌。歌词大意是请多多关照我的女儿,愿青年夫妻和睦相处等。唱完歌之后,同新郎来迎亲的小伙子便打起手鼓,弹起独塔尔和小提琴等乐器,唱着喜歌走在前面,新郎和新娘分乘彩车随在后面。
按着传统习俗,沿途的乡亲可以在半路上“拦驾”。这时新郎要向大家施礼,给孩子们散发喜糖。大人们就地翩翩起舞,表示庆贺。
迎亲的队伍来到男方家之后,亲友宾客要来看新娘。在揭新娘面纱时,要唱揭面纱的歌。喜歌没有固定的曲调和歌词,要即兴编唱,触景生情,出口成章。一般选择唱喜歌的人都是经过挑选的,歌词的大意是赞美新娘的美丽、贤惠和祝福新生活。歌词幽默谈谐引人人胜,逗人发笑。
关于维吾尔族婚礼歌曲有这样一种说法,是分南疆和北疆的,不同的区域唱的歌也是不尽相同的,一般在民间,会请刀郎来演出,演唱维吾尔族婚礼歌曲。
唱完喜歌之后,便请客人入席吃喜宴。在吃喜宴之前,先是请客人喝茶、吃喜糖、吃干果和点心,之后是馕、抓羊肉和抓饭。
在客人们饱餐之后,又开始唱歌跳舞。有的地方跳传统的维吾尔民间舞蹈,大家相互邀请,个个起舞。现代城市的维吾尔族大都举行交际舞会,以示庆贺。维吾尔族的婚礼举行方式,由于地区的不同,举行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城市和农村也不一样,有的地方还保留新娘进屋要跳火盆,或由舅舅抱着新娘上车等习俗,但城市里的这些婚俗已简化,增添了符合时代精神的新内容。
了解完了以上这些,有机会去参加维吾尔族朋友的婚礼时,一定要注意好自己的礼节哦~
声明: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